农业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11年6月获批,是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组成部分,依托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并于2011年12月加入全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科技协作网。实验站负责人为韩晓日教授。本实验站现有人员27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拥有“棕壤肥力与肥料效应长期定位试验(1979年)”、“棕壤含氯肥料长期定位试验(1984年)、“炭基肥及生物炭改土培肥微区定位试验(2009年)”、“生物炭与秸秆还田效应微区定位试验(2011年)”、“棕壤炭基肥、土壤改良剂与玉米-花生连轮作田间定位试验(2011年)”、“风沙土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微区定位监测(2018年)”、棕壤肥料长期定位微区定位试验(1979年,172个微区,其中带渗滤池微区92个)等校内试验基地,占地面积共60多亩;拥有人工智能温室(2018年)、大型盆栽试验场(2018年)、晾晒场(2018年)、农机具库(2018年)、田间作业楼(2013年),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配套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150万元。校外有“海城市耿庄玉米秸秆还田和化肥减施增效试验基地”、“昌图县老城玉米新型肥料试验基地”、“法库县大孤家子土壤肥力机械化培育试验基地”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不同土壤养分监测与肥效试验基地和观测点6个。 实验站的主要研究方向有3个:养分循环方向,主要开展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生物炭及炭基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监测及养分循环研究;高效施肥方向,主要开展土壤-作物-肥料相互关系的监测试验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施肥技术试验、玉米营养诊断与简化推荐施肥技术研究,探讨东北地区有机替代和化肥、玉米简化施肥技术模式;新型肥料研制方向,主要开展缓/控释肥、炭基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工作,明确各种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机制,为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获批成立之日至今,实验站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和子课题20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10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启动基金项目4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3项,其他企事业单位和横向课题项目3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3篇,其中SCI论文23篇,EI论文25篇,会议论文9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项;辽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科技著作9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制定农业部和辽宁省地方标准3项。 本实验站工作的重点是立足东北,以植物营养与施肥科学研究与应用为核心,围绕国家需求和东北地区粮、油作物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区域试验,为增加区域粮食产量、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耕地质量保护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