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土壤样品进行观察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中土壤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植物营养学辽宁省重点学科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土地与环境学院室内实验室条件与野外长期科研基地,立足东北,在玉米、花生与水稻产区开展土壤和肥料研究。中心自2021年12月获批以来,主持和承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达8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为研发新型肥料研制工艺和装备、土壤有机培肥和土壤质量评价与控制、退化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及湖南农业大学和金正大集团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工程中心。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影报道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土壤胶体颗粒形貌。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土壤微观形态特征。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广角度动态/静态激光散射仪监测土壤颗粒凝聚过程。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实验。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碳氮同位素气体测定仪进行实验。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壤微生物培养实验。

↑4月3日,在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观察土壤微形态薄片。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矿物(显微摄影)。新华社发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矿物(显微摄影)。新华社发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微形态薄片(显微摄影)。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微形态薄片(显微摄影)。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出芽短梗霉细胞(显微摄影)。新华社发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矿物(显微摄影)。新华社发

↑4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拍摄的土壤微形态薄片(显微摄影)。
编辑:林繁晶 邓坚 戚文娟 刘莲芬 林革 冯为民 金宇 杜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