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几名师生正忙碌于科研实验。“他们是土壤改良研究团队,在分析不同改良培肥技术下耕地土壤质量指标,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刚告诉记者。
1952年,沈阳农业大学建校伊始就组建了土壤改良研究团队,在我国著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陈恩凤教授的带领下,在土壤地理、盐碱土改良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90年出版了《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学术专著,在我国土壤肥料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团队在旱作农业、耕地质量评价、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和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16件,出版专著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
“十三五”以来,在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汪景宽教授、邹洪涛教授带领下,团队建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以调控“土壤有机质和耕层厚度”为双靶标的土壤培肥机理,创建了耕地质量提升“四位一体”技术模式。近年来,针对东北地区旱田耕地“变薄、变硬、变瘦”三大问题,邹洪涛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研究出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集中深还田快速改土培肥技术,该技术以提升地力水平为核心,通过秸秆隔年错位交替翻埋还田,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土壤结构,秸秆集中腐解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肥沃耕层构建,解决了当前常规秸秆翻埋还田动土面积大、耕层土壤易失墒影响春播、秸秆还田难等农业生产实际问题,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提升主推技术。这些成果为辽宁乃至东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大,土壤障碍因子复杂多样,改良培肥土壤是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久久为功,方能有所收获。”邹洪涛说。
作为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院长,邹洪涛教授带领近百名师生参与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2023年为辽宁省培训指导“三普”技术人员2500余人次,先后承担了东北区剖面技术领队培训、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培训、内业检测培训等培训任务。同时,承担了辽宁“三普”土壤分类方案制定、80000多个表层样点和剖面样点的校核、采样底图制作、近700个剖面样点调查采样等工作任务,为高质量完成土壤普查工作贡献了“沈农力量”。
新闻原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1/t20240108_2111141814.html